1905年—2025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年了!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1905年,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定軍山》首映,開啟了中國用光影講故事的時光旅程。2025年,中國電影迎來誕生120周年。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技術依賴到自主創新,中國電影歷經百年風雨,始終以開放的姿態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文化傳播方面持續突破。作為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知識產權的力量日益顯現,在保護創作者權益的同時,助力內容價值變現,推動中國電影走向全球。本期《雙語周刊》將帶領讀者一同穿越120年的光影長河,解鎖一幀幀電影畫面背后的“創新密碼”。
版權保護護航
電影作為智力密集型的版權作品,具有投入大、版權價值大、侵權風險高的特點,有效的版權保護是推動電影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法律法規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提出:“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倍谛姓谭ǚ矫?,中國國家版權局會同相關部門連續7年部署開展院線電影版權保護專項行動,為正版院線電影保駕護航。數據顯示,僅2025年春節期間相關互聯網平臺及時刪除、屏蔽涉春節檔院線電影侵權盜錄鏈接229萬余條。
與此同時,中國積極推進同國際規則的銜接。2012年,《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正式簽署,這是第一個在中國締結并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知識產權條約。該條約將表演者的經濟權利和精神權利擴展到包括電影、視頻和電視節目在內的視聽表演。這意味著電影演員、配音演員等表演者的權利得到了更廣泛的保護,有利于激發其創造熱情,促進電影等表演作品的創作和廣泛傳播。
電影技術革新
隨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中國電影產業實現從視覺呈現到生產流程再到放映技術的全面革新。以《流浪地球》系列為代表的科幻電影采用了國際領先的視覺特效技術,是彰顯中國電影科技“硬核”實力的代表。在《流浪地球2》中,由中國眾多特效團隊合力完成的上千個視效鏡頭真實還原了末日場景、太空飛行等復雜畫面,實現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新突破。
電影放映環節也在實現創新突破。由中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中影科技)自主研發的CINITY LED影院放映系統不僅突破了傳統放映設備在畫幅比領域的技術壁壘,還具備高幀率、沉浸式聲音等技術特性,為觀眾帶來更加出色的觀影體驗。目前,中影科技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推動該系統成功應用于中國多家影院,其相關制版技術工藝也實現“出?!?,為美國好萊塢影片的生產制作提供保障。
IP衍生“破圈”
電影衍生產業是創新性較強的綜合性產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通過商業化運作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IP衍生品,進一步提升電影IP的市場價值和影響力。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沒?逆轉時空》等作品為代表,這些融合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審美的電影IP,不僅在票房上斬獲佳績,更在衍生產品開發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已與數十個品牌實現跨界合作,相關IP衍生品、聯名覆蓋手辦盲盒、乳制品、數碼產品、汽車等多個產品品類。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圍繞“熊出沒”構建了較為完善的IP生態圈,并將“文創+旅游”有機結合,創新打造了多個“熊出沒”相關主題樂園。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電影作品將中國非遺技藝、國風美學與現代影像結合,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如《雄獅少年》將舞獅這項傳統非遺與動畫創作相結合,并融合嶺南特色民俗風貌,為電影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學內涵。
開放合作賦能
《哪吒之魔童降世》躋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狂野時代》斬獲第7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特別獎;2025中國電影節先后在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當前,中國正深度參與世界電影版圖的重構,在交流合作中向世界展現中國電影從類型拓展、敘事創新到技術迭代的演進,讓海外觀眾透過電影了解中國。
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的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國際“磁吸力”也在持續增強。從2025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來看,即將舉辦的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此屆電影節金爵獎5個單元共收到來自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00余部影片報名,創歷史新高;所有報名參賽作品中1820余部為世界首映,520余部為國際首映。電影正成為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溝通的“銀幕之橋”。
上一篇:擁抱AI,共話國際版權治理 下一篇:搶注數量增加55%!中國企業“出?!比绾纹粕虡恕瓣P卡”? |